
兄长意外身亡 ,为了照顾父母,嫁出的女儿把户口迁回了娘家
“百善孝为先,孝为百行源”,自古以来,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水岭乡吊牛坪村的郭青云就是远近闻名的孝老敬老的典型代表。
现年47岁的郭青云于二十多年前嫁到大庙口镇,生下了一个女儿。1998年,她唯一的哥哥不幸遭遇电击意外身亡,年仅28岁,还没有成家。当时父母亲都六十多岁了, 老来丧子的悲痛对老两口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老人身体状况也因此每况愈下。郭青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:“把户口迁回娘家,从此父母的晚年生活由她来照顾!”
“我老公虽然家里有三兄弟,最开始也不同意我的决定,但看到我成天为家里老人担心,加上我反复和他念叨这件事,他最终也只有同意了。”
“我是99年回娘家的,第三年生下了儿子,儿子随我姓郭,也是为了让老人家安心吧!”
2010年,郭青云的母亲双眼失明,生活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。郭青云的老公常年在外务工,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郭青云一个人操持。她每天五点多起床,喂完鸡鸭和猪,帮老人擦洗身体,做好饭菜伺候老人吃饭,再到田地里干活,她一个人种了五亩水稻,两亩玉米。
“最难的时候,是我八十多岁的父亲生病也需要照顾的时候.今天这半年我父亲就住了两次院,花了两万多,他胃出血,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,我清早得赶去县人民医院,五点多急急忙忙赶回家,医生建议我将父亲转到中心医院去,可家里哪能离开人呢?我那些天头是昏昏沉沉的,想起这些事,眼泪双流,但有什么办法呢,也只能咬牙挺过去呀!”
“大道理我也不懂,我只晓得孝敬老人是做为女儿应尽的义务!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。”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郭青云这样说道。
2015年,郭青云被县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“十佳孝贤标兵”,她的家庭被县妇联评为“最美家庭”。
婆婆也是妈 这样的好儿媳人人夸
家住永州东安县水岭吊牛坪村的唐雪玉,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,面对瘫痪在床的婆婆,多年来,她用无尽的爱和顽强的毅力,勇敢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,深得邻里的高度赞扬。
“妈,伸出手来,我给你擦一下,对了,就是这样……”6月22日,记者来到了唐雪玉家,她正在给婆婆擦脸,然后,又给婆婆洗手。她的婆婆一言不发,目光呆滞,但身上穿戴整齐,清清爽爽。唐雪玉告诉记者,她的婆婆以前就患脑膜炎,唐雪玉刚嫁过来时,婆婆生活还能自理,但是2011年至今,就说不了话,大小便也要坐在轮椅上了,时刻离不开人照顾了。
唐雪玉是广西全州人,2003年嫁到了东安水岭乡吊牛坪村,当时,谈恋爱时,老公就和她说了家里的情况,父亲去世,母亲患病,让她慎重考虑,但唐雪玉舍不得放弃这段感情,也不顾家人反对,最终选择和爱人共同担起这个家,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。
婚后,唐雪玉的老公一直在外打工, 但由于学历不高,也缺乏技术,工作不稳定,收入也非常有限,他的一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尽管生活不富裕,但唐雪玉仍精心伺候婆婆,数年如一日,任劳任怨。她的大儿子才十岁,小儿子才三岁多。除了侍候老的,还得照顾小的,家里还种了三亩田地,她每天忙得像个陀螺,很少有歇息的时候,由于操劳过度, 78年出生的她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很多,“我带我小儿子到幼儿园,别人都以为我是她奶奶呢!”唐雪玉不好意思地说。
由于家里走不开,路途比较遥远,唐雪玉很难回一次娘家。
“去年,我哥到我家看我,看到他唯一的妹妹生活是这个样子,我哥哭了!可是,我能怎么样呢,我老公是独生子,又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帮衬,再说婆婆也是妈,我只有尽心照顾好老人,我老公才能安心在外面务工挣钱呀!”
一提起唐雪玉,周围的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:“一个外地来的媳妇照顾她的婆婆这么多年,就是亲闺女也照顾不到那么好,这样的好儿媳妇,真的难找!”唐雪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性勤劳、善良、敬老的美德。
作者:梅子
责编:严万达
下载APP